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

瑞典印象

在計劃行程時決定去瑞典都是一個很即興的決定。本身只是想找個地方在旅途當中休息一下,自己感受一下當地。後來跟友人提起瑞典,她說也想去瑞典,於是我們便一起去了。

到達 Stockholm 的第一天就理所當然的到了 Gamla Stan,卻有一種很 touristy 的感覺,整條街都似是為遊客而建的。其實在 Stockholm 的感覺不太好,很多路人不停的「打擾」你,甚至會動身坐到你旁邊。然後我發覺北歐不是想像中那麼安全,又覺得可能是因為 Stockholm 是首都,所以會吸引到不同背景的人來這裡求生。又或者,因為我剛從冰島過來,相對之下冰島真是一個極安全的國家。

我比友人早一天到達 Stockholm 的,雖然我心裡對這地方的感覺有些落差,但正常來說沒有甚麼問題的。雖然所有人都會自動跟我說瑞典文,但我遇上的都懂英語的。然後我已經由表明自已不懂瑞典文,到後來不想再解釋就直接扮明加用簡單的瑞典文來回應了事。可是,友人到達 Central Station 準備 meet up 我時迷路問路人,就問著一個不諧英語的人,所以我朋友繼續迷路。因此她對 Stockholm 的印象應該比我還要差。而且,由於當時已經是晚上十時,我們速速食個 M 記了事。可是旁邊的兩個客人不斷不斷不斷的跟我們說話。我們保持冷靜,扮甚麼語言都聽不懂,食完,閃。

有次我們經過 Central Station 時,突然聽見類似搶聲或是爆炸的聲音。呆了幾秒後,由於眼見旁人們都很冷靜,所以相信我們仍然是安全的。但我們得出的結論是,Central Station 真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幸好在 Stockholm 待了幾天便坐火車到 Gothenburg。Gothenburg 實在太美好,開始接近我們想象中的北歐,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街上還真的有很多小孩。我們都覺得,是 Gothenburg 令我們對瑞典回心轉意。

後來在台灣工作的藝術村裡認識了來自瑞典的駐村藝術家。我告訴他們我在瑞典的經歷與感覺,他們簡直是舉腳贊同,因為他們都是來自 Gothenburg 而且不太喜歡 Stockholm。看來這兩個城市的人都互不喜歡,在 Stockholm 的地下鐵裡曾經跟一個瑞曲美國混血兒聊天,她雖然討厭瑞典,但更討厭 Gothenburg。

Stockholm metro。一個字,寒。


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All writing is travel writing

年尾,除了是回顧的季節,更重要是,我放假了,所以有空寫文章。

這個 2013 年不經不覺間原來去過頗多趟長長短短大大小小不同的旅程。上年年尾在新年前兩小時前才從紐西蘭回到香港,就注定了今年是出走的一年。曾經在三月至四月時,連續四個星期都有段時間是在旅途上。去了新加坡,日本北海道,和台北。當然撓課是少不免的,但最後那個學期是有 Dean List 的所以不用擔心。那時有些攝影功課是在外地拍的,其實也是頗有趣的。因為我自已過往出走是為了旅行居多,但當我要拿起相機時,觀察的敏感度相對上提升了,腳步放慢了,然後家人也不見了。但看多了,感受多了。

然後六月的暑假開始不久後就跑到英國和歐洲到處會朋友,和旅遊。七月下旬回港三四天又跑到台灣在藝術村當實習生。在台北住上了個多月。實習完結後,從台灣經香港轉機兩小時,再跟家人到韓國旅行。都很多沒見家人了。媽媽開始聽不懂我的廣東話。在香港又過了一個學期後,跟家人到了台灣幾天。回來的幾天後跟同學去了日本關西兩星期。

最近開始覺得,出門不一定是為了旅行。除了學習和工作等等的外在因素,心態上可以是渡假,甚至是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對於尋找生活的可能性的這一番見解,是我台灣室友在每個工作後的晚上都會跟我聊到早上兩、三點的其中一個話題。我們在訴說港台的分別與異同。對我來說,離開香港反而讓我有空間去隔岸看看香港。身處於另一個華人文化的地方,除了讓我更實在的體驗台灣,更讓我看清了香港一點點。

暑假過後,回到現實的香港。幸好在香港因機緣巧合下遇上一個抱有相同看法的同伴。到外地是為了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多於到各景點 check-in 便完事。而且,在旅途上更容易獲取創作靈感。原因除了因為一種新鮮感外,亦可能是在旅途上可以放下種種的身份,換一個角色去看事與物。

不過,說到底,最緊要當下做的事,是自已喜歡的,便足夠。



阿布達比:是聯合國還是中轉站?

在阿布達比第三個月,其間認識了十幾廿個不同國籍的新同學,全是將會在這學校開展新學年的學生。大部份都是來自波斯灣國家的阿拉伯人,或長居在這地區的法國人。還發現了數個我連聽 都未聽過的國家:非洲的喀麥隆(Cameroun) 和吉布地(Djibouti)。學校標榜學生來自共六十多個國籍,但事實上,一個人來自何方比他護照上印的幾個字複雜得多。我,香港長大,會說法文,然後在阿聯酋讀書,比起其他人已算是一個極度簡單的背景。大部份其他人的故事大約如下:母親是伊朗人在法國長大,父親是瑞士籍敘利亞人,女兒在瑞士長 大,在敘利亞住過三年,後因戰亂移居到杜拜,兩年後來阿布達比讀書。或者是母親是黎巴嫩和伊朗混血兒、父親是法國人,在法國長大時每年會到伊朗過暑假,母 親現居伊朗,父親現居法國,女兒隻身移居到阿布達比,打算至少住上五年。在這裡,每當認識到新朋友都不是問「你是哪裡人?」而是問「你來自哪裡?」,然後對方很少會直接回答「我是xx國人」,而是先列出父母祖籍,再列出自己住過好一段時間的國家,最後才告訴對方:「你覺得我是哪裡人便是哪裡人吧。」


事實上,在阿聯酋的總人口裡只有9%為阿聯酋國民,其餘的91%均為外來人口。在杜拜及阿布達比這兩大最要城市,外來人口比例更達98%。即是說在一般的私人企業或學校裡,一百人中只有兩人為阿聯酋籍人士。如果旅客想要來阿聯酋認識更多「本地文化」,我想還是別太天真了。相反,在歐洲一些國家如法國,如果外來人口比例佔了5%,一些極右排外組織已會大聲說本國已被移民佔領,因此必須調整移民政策云云。那絕大部分均是外國人口的阿聯酋應該是天大的惡夢吧。

阿聯酋如此奇特的人口分佈其實來自其外來勞工輸入政策及極嚴謹的移民政策。同香港一樣的菲律賓家庭傭工政策一樣,阿聯酋都歡迎各企業從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等南亞及中亞國家輸入海外平價勞工。比起歐洲一般每月最少過萬的工資水平,在阿聯酋只需付出每月不足二千港元給這些海外低技術勞工。再者,每名外來人士的簽證都必須被一名阿聯酋籍人士擔保,而該本地人士每擔保一名外籍人士均能得到國家的現金補貼。因此,在杜拜開了一間小店的阿聯酋人,每多請人名外籍勞工都能從政府多賺可觀現金。於是,很多時在這國家裡我們都能看見在餐廳或店鋪裡的人手似乎比需要的多。其次,要入籍阿聯酋可謂比登天難。男人和女人的入籍條件不同:女人只要和本地男人結婚後住滿三年便得國籍,可是因為家族傳統的關係,本地男人要和外地女人結婚也不容易。相反,外地男人和本地女人結婚則不能構成入籍條件,他要在國內住滿三十五年才可遞交入籍申請,還不一定獲批。因此,阿聯酋可說是只有象徵式的入籍政策,基本上每年能成功入籍應不出二三人。

因此,要移民往阿聯酋有別於移民到其它國家:移民往阿聯酋不需入籍。那不能入籍的話就莫想要得到本地人才能享有的優厚福利了。因著龐大的海外人口,外地人來到這國家也不需談及令其他國家萬般頭痛的融和政策:因為根本不存在要和本地社會融合的需要。在這樣的種族隔離政策下,阿聯酋其實為來自四方的人的中轉站,誰也不期望也不希望在此長留,落地生根更不會落入考慮之內。其實這樣的隔離政策對國家的長遠的社經發展來說是不健康的:外來人口和所帶來的技術和知識都不會留在此國,一切都是中短線的人力投資。留不住人才,那有技術傳輸,即要外來人訓練本地人的可能嗎?

這方面則要從教育方面解答,容後再談。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國際大都會-倫敦

最近有幾天到倫敦公幹,其中包括周未周日,自然就去倫敦巿中心跑跑看看,亦去了牛津 Oxford 行了大半天,去牛津是早有準備,在香港已查了地圖,覺得很多建築物都在火車站附件的步行範圍,就決定只拿了地圖,隨便去逛一逛。

在到英國落機的一天,六點前已到酒店,放下行李去吃早餐,之後就去銀行辦事,再等一下繁忙時間過後就買火車票去牛津。去到牛津天氣不錯,有太陽又不冷,就行下行下去佐行公園,行運河。運河本來是現代英國一個值得旅遊的地方,我都想乘坐這種適合在英國運河的窄船 (canal narrow boat) 過數天,這是後話。

這次去牛津就是行行行,行公園,行運河,睇窄船,睇運河上的水鴨,再去行行校園區,在小酒巴吃了一個炸魚,也算感受一下冬日的大學城。太陽早落山,也就在天未黑齊就乘坐火車回酒店。

thetrainline
先講一個旅遊資訊,英國的地鐵及火車,是有非繁忙時間收費,我就用一個 thetrainline 的iPhone 程式去找火車的車程、班次及費用,在查詢費用時就可以看到,星期一至五早上9:30後出發的話車費會平宜一點,可以參考附圖。另外這個價錢的車票有沒有限制程式也有說明,附圖車費是限定不可進入倫敦的。

這次旅程,更加感覺香港能否維持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在倫敦市,從擠滿遊客的牛津街 (Oxford Street) 去 Queensway 吃飯乘坐巴士只要約20分鐘,Hyde Park (海德公園)就在旁邊,一眼望去就是青青草地,Hyde Park 門口又有自助單車出租,如果我有時間真的可以租單車在天未黑的時間在海德公園內遊玩。有時間去遠一點,例如去牛津,有安靜的鄉間生活。

香港的市區,近的有擠滿人的維多利亞公園等、遠一點有被人虎視擔擔郊野公園,都是香港人去休息、親親大自然的地方,更加要珍惜及保護。而香港對於單車活動的支援,更加比其他大都會少。

回頭說倫敦,在市內地鐵,一樣有各種各樣的遊客,特別是因為其他交通工具較貴,我自已同很多往返機場的旅客都選乘地鐵,一兩件大行李在所難免,在擠擁的地鐵內操非英語的人有些時間可能是多數。但我這一次英國之旅,及以往多次到英國,我自已都覺得地鐵、火車乘客在非常擠擁的情況下還是互相容讓的。在香港,中港矛盾是續漸變成第一身的矛盾,是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矛盾。

這些圖全部是在牛津拍攝的。






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台灣合歡山的高山症

剛從台灣回來,今年去台北三次,這次除了想去台北踏單車外,其實沒有太大的祈望。行程是很早就計劃的,所以能夠預定了清境農場附近的民宿,因為除了來回清境的交通時間,沒有太多留在台北的時間,所以九月頭訂了清境的旅程外,就沒有再在網上尋覓旅遊資料。

我們所訂的清境旅遊,是住宿於清境雲海,並以套票形式,即一晚房間、早午晚三餐,一天的旅遊,及由台北出發的往返接送。

星期五下午到台北,住在台北車站附近,星期六早上七時在台北車站乘坐旅遊車出發。即發覺到台北車站集合點,很多旅行團就在站旁準備出發。星期六早上的高速不算塞車,很快就到南投一個叫埔里的旅遊車休息站,也是當天的第二個停車小休點,之後就上山了,經過霧社之後就到清境農場,而清境雲海是在山的較高位置,到達清境雲海約為十二點十分。

下午一點,興高彩烈等出發,上了旅遊車,就由司機介紹,不說不知道,原來我們要去的地方為三千多米高的合歡山,司機又講車上有氧氣,如果有高山症症狀就要求助,原來我要去高山都唔知,立刻回想我去過美國大峽谷,三千多米是甚應概念?唔查由自可,查查 Google得知如下:

大峽谷:2293米
清境農場:1750米
清境雲海:約2000米
西藏拉薩: 3490米
合歡山昆陽休息區,上山第一站:3070米
合歡山武藏:3275米

好驚,原來我10小時內由水平線將會直上三千多米,不知是高山心理症還是真的有高山症,在第一站(3070米)己經有偶發呼吸困難,不想行動太多,再上到武藏(3275米),因為已到頂(車可以去到的最高點),再沒有壓力,反而沒有症狀。

對於沒有打算去西藏,今次到的高度較拉薩只差二百多米的高度,也算是很滿足的經歷。我是無知識,不知台灣也有高高的山。根據香港政府建議,如果可以安排的話,可以先在約二千米高的清境雲海停留一晚,第二天才去合歡山可能適合一點。
霧社紀念碑
合歡山上的藍天
合歡山昆陽休息區
清境農場,國營農場,所以這些羊是國家的
GPS讀數與官方數字相同!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懸崖

自大學畢業的五個月以來,一直都很迷。
迷失迷惘迷蕩。
度日如年,每天在辦公室一到三四時彷彿有關窒息感覺,
然後日日如是,過著 正常 失落 潛水 自癒 的循環。

然後,突然醒覺一個炎炎夏天已過去,
六、七、八、九、十月都已悄悄溜走。
別問我這段時間做了什麼,我都想不起。
那團火呢?被埋藏在金錢和安逸之下?

直至今天,
跟幾位有相似想法的朋友談起理想和計劃,
腎上線分泌増加的那種刺激和期待終於回來。

離原本想的有些遠
但我高興繼續漫遊多幾歲

我想到這裡,
就算這裡可能不存在。


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

大家好,我係呀J

剛過去的半年到了荷蘭的馬思垂克作交換生,今次很榮幸加入各位作者,成為100個夢想旅程的新力軍,跟大家分享在歐洲生活和旅行的趣事、見聞和感受。
 到國外生活通常都會有很多生活上的新體驗,對我來說,在荷蘭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是用自行車作日常交通工具的生活模式。甫到步,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求購自行車,這也是我覺得在交換半年中做得最對的一件事。

在荷蘭常見到各式各樣的自行車景象,令人眼界大開:銀髮老人一手捧著蛋糕另一手掌控自行車;在荷蘭土生土長的碩士生同學在踏著自行車回家同時挽著行李箱(仍然比我快);初中學生雙手玩電話踏著自行車上學。踏單車實在就是荷蘭人的第二天性,在馬思垂克,也曾有本地學生訴說外地學生踏自行車太慢「阻住晒」

 2009年的數據顯示,荷蘭這個1650萬人口的國家,有1600萬輛自行車,幾乎每人一輛,騎車者比率高達99.1%,為全球之冠。若從人口數據中剔除嬰兒殘疾人士等相信每人大概擁有多於一輛單車。 荷蘭固然有適合以自行車的地理優勢,地小且地勢平坦,但良好的設施配套大概才是自行車普及的原因。單車徑貫穿全國,迴旋處多設有獨立單車徑。荷蘭亦設有保護騎車者的法律-若有單車與汽車相撞,一般情況下法律會假定汽車駕駛者需作出賠償。

 筆者之後也有在英國倫敦暫住一段時間,完全體驗到這些設施和法律保障的重要性。肉眼可見最大分別大概是,在荷蘭(至少在城市內)從沒看過踏自行車要帶頭盔的(城市之間的道路有比較坦忑不平的,所以的確有看過帶頭盔的騎車者)。相比之下,倫敦內單車徑多不連續,常「無路可騎」,針對騎車人士的設施如獨立單車徑泊車位均欠奉,更莫說是保護騎車者的法律了,因此戴頭盔的騎車者實在不少
 
荷蘭唯一不適合騎車的一面
遺憾的是,筆者並沒有練成一身單車功,連在轉彎時伸手示意亦仍有困難,亦數次被荷蘭唯一不適合騎車的一面-常下雨/雪的天氣弄至pk;直至離開荷蘭的一天仍然對回家的大暗斜感到恐懼,回家時總是氣喘如牛;但在清新空氣中邊望著夕陽(如果天晴無雲無雨)邊哼著歌踏著單車回家感覺實在很好,現在每次回想都會覺得十分懷念。

 J 

P.S. 若有意了解英荷兩地之間單車配套的分別,可按此BBC的短片。短片講述記者從海牙以單車(配以火車和船)跨越300英里到倫敦西敏區,體驗兩地單車文化和設施的差異。若對荷蘭單車文化和政策發展有興趣,可按此閱讀BBC的有關文章。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

在西方的東方、東方的西方



第一次一人離家遠行是十六歲,那時一心渴望遠遠離熟識的一切,去發掘生活的其他可能性。那時我到了法國西北部的南諾曼第做了一年交流生,學了法語。

一別一年,一年又一年。然後再不想停下來。後來,又再回到巴黎攻讀大學,過了兩年。期間到過不少歐洲國家,想要認識除了在法國人眼中的歐洲,這「歐洲共同體」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到過英國探望好友、前年希臘經濟動盪,國會大選未能選出大多數黨,我於第二次大選當天到達希臘雅典,市內人人都為當晚的大選結果感無助。上個夏天又到訪北歐丹麥數個城市,然後再坐兩星期帆船到達芬蘭赫爾辛基旅遊。

今年,適逢難得機會,又覺得是時候離開日漸熟悉的歐洲,於是便到了歐亞間的一片綠洲: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阿布達比。在長年的以巴衝突和近年的茉莉花革命潮之中,阿聯酋和鄰國阿曼、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等均為沒有民主及言語自由、早在二百多年前就被歐洲視為落後的君主政體,卻能在周邊無日無之的戰火之中保持安穩。其中阿聯酋的杜拜和阿布達比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比得起毛澤東當年要在十五年內超英趕美的經濟奇蹟。就在敘利亞戰火和黎巴嫩恐佈襲擊的腥風血雨之中,我很幸運能在這一遍和平而富裕的土地上參加一個交流學期,在隔岸觀火之際學習海灣國家的歷史和文化,並和來自鄰國的回教學生交織友誼,試著掀開中東的神秘面紗。

這算是我為《100個夢想旅程》博客寫作的一個開端。希望此後能為讀者帶來有關阿拉伯及回教的風土文化知識及感想、並在以後與大家分享我到不同國度的經歷。

在此先感謝你閱讀我和其他博客的文章。希望我們的文字能令你更嚮往這美好世界的浩大,踏上自己的旅程。


x
Selina

2013年8月28日星期三

S.T.S.

第一次從友人口中認識 S.T.S. 也只是去年的事,所以今次在歐洲就把握機會,去到不同的國家都要寄 S.T.S. 給親友!講到呢度,有幾多人知道甚麼是 S.T.S. 呢? S.T.S. 即是 "Student to student" 的簡稱,是一種不用貼郵票,只需在明信片上寫上 "S.T.S." 便能寄明信片的方法。我猜就是讓學生在旅遊時可以節省金錢去跟朋友分享旅途中的見聞吧。

至於哪些國家可以寄,我試過上網找都找不到確實的資料。而且朋友說有時候是看你夠不夠幸運。因為可能有個別的郵差不承認這種方法。因為這個原因,每張寄出去的 postcard 都是一個冒險了,就如旅程一樣。

我通常都會跟郵差說聲多謝


這次歐洲之旅每個去過的地方我都有寄 STS 明信片回香港,包括冰島、瑞典、荷蘭、德國和英國。上列國家寄回香港都成功收到!在冰島我也寄了兩張付款的明信片回港,結果 STS 和付款的都同時抵達香港!知道後真的好開心呢!

我寄 STS 都是用一些免費明信片,有時候是 hostel 提供的,有時候在旅客中心有些宣傳的單張 / postcard 都是可以寄的,有些設計還頗漂亮和特別的。我覺得有時候比買明信片還特別。所以現在除了寄明信片的習慣外,還有收集免費明信片的習慣呢。

這是在瑞典收集的加大版明信片,而且最後成功抵港


大家也可以試這種寄明信片的方式!不擔保一定能收到 :p 但這樣子才夠好玩吧 :)

後記:最近在香港跟友人即興寫左張香港寄香港的 STS,隔天後我 竟 然 收 到!!!以後可以在香港多寄明信片了!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冰島的音樂

Sym 離開我的第一個早上,天氣很冷,還要下雨。我急步的走到 Harpa 吃早餐。在暖暖的 cafe 喝著 latte 望著街景, ( 其實是在望何時會停雨,哈哈) 突然間發現 opera house 播放的是 sigur ros !! 這是我第一次在冰島聽到 sigur ros 的歌啊! (除了在無人的 Videy Island 自己用電話播放 sigur ros 給鳥兒聽之外)

回想起,昨天晚上在 hostel 對面的快餐店跟 Sym 送別,食我倆的最後晚餐時,快餐店竟然播放著舊歌!!很多都是我們小學時期會聽的歌。例如有,Heal the World,簡直是我們小學全班的集體回憶,那年老師用這首歌做教材,我們做功作紙做到識唱。還有另一首歌,是我小五到英國讀 summer school,自己去 HMV 買碟然後狂聽的其中一首歌,OMG,我的英國回憶喔。

我們的飯堂 — 快餐店
我們 google translate 了很久才點到這個雪人雪榚


講開在冰島聽到的音樂...我們到達冰島後第一個 local tour 的導遊,說話途中會唱冰島的民歌,雖然我們聽不懂歌詞內容,但都覺得很感人啊。這個導遊是 Reykjavik Excursion 的,總有種感覺這間比 Greyline (即 Iceland Excursion) 好。其實 Greyline 不壞的,可能是大團關係,覺得太多人了。(不過在冰島看見多過幾個人的地方已經覺得太多人 xD) 其實喜歡 Reykjavik Excursion 多一些的重點是 ... 在第一個 tour 中,我們要行到 glacier 時有個 slope 很 steep 我行不下去,終是那個唱民歌的導遊拖住我手行下去,哈哈哈。

不能不提,冰島人 (對我們) 真的好好!!有次去 cafe 吃晚餐,服務員請 Sym 食雪榚!她還多拿一個叉說如果我夠幸運的話可以跟 Sym 分享雪榚 xD 還有 hostel 的 recptionist 幫我們 confirm local tour 時發現對方沒有我們的 booking referecne。然後她二話不說幫我們打去英國問那邊的 agent,然後流露出冰島人那種好真誠的性格,第一句就說:「我從冰島來電,你懂不懂冰島語?」她打了 2046 個電話後,間中又叫我們 don't worry,最後終於搞掂了!

寫到這裡 ... 冰島竟然 (對,是竟然 xD) 露出一度太陽光線! Omg, this magical moment is so touching. Sym never get to see the sunny Iceland, haha.

冰島的傳統曬魚法


寫於 18 June 2013, Reykjavik

往機場的途中... 跟冰島說再見

2013年8月14日星期三

沒有人的冰島

冰島,30 幾萬人口,有 20 零萬在首都 Reykjavik,可能是歐洲中最細的首都之一。最多人的地方 ... 可以說是我們住的 KEX Hostel 二樓的餐廳!每次外出經過二樓都是人山人海的。就算是景點也不算太多人。 (相比起其他國家的景點) 當然最有名的 golden circle 是比較多人的,導遊跟我們說有遊輪停泊在這裡所以多了很多遊客。她說得對,遊輪公司的旅遊巴數目比起其他所有不同公司旅遊巴的總數還要多。在 Geysir 那兒我們用了十多分鐘,行畢整個停車場才找到我們 local tour 的巴士。

還有,我們六月到冰島,是沒有天空全黑的一刻。太陽在半夜 12 時「下山」,然後在早上 2 時多又「起床」。光,根本沒有離開過我們。我在這兒待上整個星期多,可能快不習慣黑夜了,哈哈。亦因此,我們從來都不能看到漂亮的 Harpa 夜景。

Harpa 是 Reykjavik 的音樂廳


不過擁有 24 小時日光對遊客來說是一件不錯的事,有些 local tour 很善用時間可以觀光觀到晚上 11 時,甚至一些路程比較短的 day tour 可以在下午五、六時才開始。而且我發現冰島郊區的路, 99% 沒街燈的,總是覺得 24 小時黑夜時駛過這些路好可怕,哈哈。不過冰島雜誌都說,新手不要在冬天的冰島駕駛。

Blue Lagoon, 很美。別以為冰島熱得可以穿tee,當時只有 9 度 xD 是因為剛剛浸完 Blue Lagoon 身體才夠暖。


閒聊時提起 Greenland, (因為是很近冰島的。加上明明 Greenland 才是 ice;Iceland 才是 green)   上網看 Greenland 的資料,全個 Greenland 只有五萬多人!他們說的是 Greenlandic,很難很難學的。Under "Get Around", WikiTravel 這樣說:"There is no road or rail system. The easiest way to get around Greenland is by plane" Wow, there is no road! cool.


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在澳洲的幾件事

1. 有次夜晚係 Sydney 答巴士到 Circular Quay,就到的時候我們聽到巨響,估計是煙花。然後我們下車後便跑跑跑跑跑跑跑,向 Opera House 的方向跑,真係比我地見到矮矮的煙花!估計這是預演,咁都睇到,哈哈。

Circular Quay 夜景


2. 在 Gold Coast 的時候我們住在 Surfer Paradise,基本上 hostel 過一條馬路就係無盡沙灘,而且是向東的。於是我們決定去看日出。話說日出時間是早上四時多,那天我們穿著睡衣,拎件褸同門鎖就出左去睇日出,諗住睇完返黎繼續瞓。點知間 hostel 是有 curfew 的。我地睇完美麗的日出之後返唔到入去 ........ 唯有死死地氣咁係沙灘上的長椅瞓覺。係真係瞓著的,瞓到八點就若無其事咁返返 hostel。

雖然要瞓沙灘,但這個日出是值得的!( 而且瞓沙灘都不錯既,哈哈 )


3. 夏天去澳洲天氣好,多野睇。但夏天去 Ayer Rocks,真係熱死了。成四十度,熱到無胃口食野。我地第一日去到,熱到救命,執完行李就去左游水,游完水直接著住泳衣煮飯,因為個廚房好鬼熱。然後,果幾日,我地一有時間就去游水,因為真係熱到就死。

Uluru base walk 途中


4. 講開好熱同游水。有次係 Mornington 沙灘游水加 sunbathing,我部 iPhone 熱到出 warning,唔用得。不過果日啲沙真係熱到呢,我地行得好辛苦,隻腳就黎著火,返到陸地一刻真係好感動!

很美的沙灘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再上路。

100個夢想旅程在早前 (都真的已經一段時間了...) 點擊率過一萬人次,而且我們累積的 blogpost 也超過 100 篇了!而我的飛行數目也超過 160 航班了。在此多謝大家,恭喜我親愛的 contributing bloggers as well :D

暑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機會,今個暑假我會到歐洲旅遊和到台灣當實習生。而且我希望在這 2013 的下半年努力一點寫 blog,跟大家定期分享更多。

我們親愛的團隊之一 Joelle 考完畢業試後便去了畢業旅行,最近開始寫文章,哈哈哈,大家請期待一下。

而我們新加入的 contributor Justine 已經在荷蘭 exchange 了大約半年,她將會在八月才回港。最重要一點是,她說她搬到了倫敦後會努力寫文章!!期待她的作品。

而我們的 editor Martin 為了到荷蘭踩單車,所以聽聞最近終於開展他由家踩回公司來練習。真是不可思議,哈哈哈哈哈哈。

攝於冰島


P.S. 在旅程中閱讀著 Aleph,我都忘記了原來此書也是講關於旅行的。這刻還未看完,但是好看的!其中有一句喜歡的是 — "Words are tears that have been written down. Tears are words that need to be shed."

2013年6月9日星期日

去那裡都不要緊


人生就是兜兜轉轉才會到目的地。讀了二十年書,理科商科工商管理學工程學,終於都畢業了。一考完人生最後一個試就急不及待地一群人計劃行程,未出發先興奮。

五天泰國行,旅程開始得順順利利,乘坐的泰航upgrade了我們坐二樓的頭等!三小時機程舒舒服服的睡到永遠。一下機在機場買電話卡,才299泰銖,7日無限上網,質素是在街上facetime亦沒問題。同學在香港時已經email了包車公司,在機場接機大堂己有司機哥哥舉著名牌熱烈歡迎我們,接載我們到第一站-芭堤雅。

約兩小時車程,又是睡到天昏地暗,終於到了酒check in。酒店是四星,新開,乾淨企理,甚為滿意。不過!!!人妖是不是這麼普遍啊?!連front task姐姐都全是人妖,聲線和骨格是騙不到人的。

放下行李就立即外出搵食!好餓啊好熱啊好曬啊!!!!吃過泰國餐後由於天氣太熱太曬,男女同學都只能在商場(嬌生慣養的90後呵呵呵)。不得不提,不知是不是泰國太熱,連芒果糯米飯都曷暖的,嗚嗚嗚。


然後又到晚上了我復活了。芭堤雅沙灘附近整條街都是酒吧,不過亦都頗多黃色事業,多得有點誇張。想舒服飲一兩杯的就不防走多一兩步慢慢找一間合適的地方。另外,24小時營業的大型超市big c實是手信一流之選!

2013年3月30日星期六

澳,紐。(四)Stereotyping in Tasmania

 在Tasmania的幾天,我們除了留在Hobart市遊玩的兩天外,因我們都有牌卻不能駕馭,所以都是分別join day tour的。Hobart實在是一個很少的城市,少到,見過的遊客都會再次遇上。甚至是,local tour每次只有十人多,也曾在及後的日子遇上相同的遊客。

而在local tour時最深刻的就是tour guide的stereotyping。他知道我們是來自香港的學生後,問及我們選修學科。我答,攝影,而我朋友修的是職業治療。Tour guide說,「我還以為香港來的只是修讀accounting!」然後有兩個來自印度的女子,不停跟tour guide談論印度的文化。Tour guide猜她們是教師,估中了。大概就像只有教師才會不停的談論文化。而我們有另一位團友來自瑞士,tour guide提到瑞士人非常precise的基因。因此,我們每次要約時間集合都是非常零丁的。不斷就是「七分鐘後集合」、「下午二時十八分上車」……

有次去到一間賣apple的商店,是生果那種apple。那個店員說我的樣子很像party girl。但我完全不像喔。尤其我在澳洲(特別是在Tasmania)天天在遊山玩水,身穿十分輕便( = hea )的打扮,真是難以理解。

Port Arthur


Tasi的East Coast

在Bruny Island遊「快」船河


沿途美麗的自然生態


還去了看cave呢

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澳,紐。(三)在Hobart看畢業展

剛剛完成了一個hectic的學期,終於有時間繼續寫我的澳紐之旅!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不過我相信是沒有的...)在《澳,紐。(一)》中提及過,我的藝術歷史教授在第一堂就提及源於New Zealand的Maori Art。我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也是曾在Auckland讀書與工作的!難怪他會用Maori做例子了。

今天我想講的,就是在Hobart遇上的一間art school。

第一天到達Tasmania,在Hostel放下行季後,便走到Hobart海旁附近亂走。我們買了fish and chips take away坐在海邊吹著夏天的海風,一邊picnic一邊看風景。平靜的海港突然熱鬧起來,
很多老人家從一艘郵輪下船遊覽,便有不少人向我們問路,我們只能笑說我們也是剛到步。飯後我們開始在附近亂逛,行到一個banner面前:「Tasmania School of Art Gradute Exhibitions Showing Now!」我們就決定入去看看。

展出的art work有些都quite interesting,可以看到一些local elements例如是大自然,有些講及人與環境(自然)的關系。不過看這個grad show的重點是,我們決定參觀整個校園,哈哈。整間art school不算太大,畢竟Tasmania的人口就是很少,以2012年就只有50萬人口。

Grad Show門口


art work from the grad show


而最最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有些studio的窗口是可以看到海景的!校園就是位於海旁,可以看到海港和後面的群山!!在這些studio裡工作超幸福...


corridor of the campus

view from the campus

printmaking studio

window from printmaking studio!!!

sculptor outside the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