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老地方 見

小時候抬頭望見飛機,就會大聲跟家人宣告「飛機啊!」然後初中時終於可以自己跟朋友逛街後,我跟好友就十分喜歡到機場遊玩。那時候電話鏡頭仍然十分低質素,我們會買用完即棄的菲林相機在機場裡到處拍照。機場的每一個角落都被我們逛過了。我們會到祈禱室祈禱,亦知道當時那一間咖啡室最晚關門。有一次我們甚至在機場過夜,睏了就像其他乘客一樣在長椅子睡覺,等待頭班車開出便乘E車回家。



那時候,我朋友的夢想是成為飛機師,而我則希望成為飛機工程師。我們都很喜歡一起去看飛機模型,亦會在機場跟飛機師合照。還會跑到外面看飛機升降。當時看過一些記錄片講述波音或是空中巴士研發新飛機的過程。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新飛機經常都不能在限期前完成。而最後一個月是不停的試飛和改良,工程師們都沒有時間睡覺。我一直都覺得這種生活很刺激。不過我最後都沒有修讀物理科,亦沒有到外國修讀飛機工程系,所以現在只是一個飛機乘客。

也許我除了喜歡旅遊,也同樣喜歡飛行,亦喜歡機場。機場給我一種自由的感覺,亦總帶著一種尋夢的氣氛。一個人上路的時候感覺特別深刻,可能是期待到達目的地後會遇到的人與事,或是期待著遇見在地球上另一端正在等待著久違的親人和朋友。

而我,這一刻正在機場一邊喝咖啡一邊寫文,等待航班延誤了的爸爸。


機場跑道外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荷蘭阿姆斯特丹與我的單車之旅

以往由於選乘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到歐洲,有幾次在阿姆斯特丹機場中轉,但只是數小時在機場停留就繼續行程,未有機會到此一遊。終於在2013年6月尾成行!

一講起阿姆斯特丹無論是在網上的資料、或與朋友講起,都會講到這個城市是非常方便踩單車的。老實講,我的童年並無踩單車的經驗,長大後亦沒有以踩單車作為運動的一個環節,但去阿姆斯特丹之前真的想試試。其實在2012年頭,家裡買了一輛摺車,亦只踩了幾次,操作不純熟,小小跌蕩是避不了,在飛往阿姆斯特丹之前,特別安排時間在家附件踩了幾次,但去到阿姆斯特丹終於並無信心,找不到三輪車所以沒有租單車遊覽!後來7月回港後去買了一部較穩定的車種,日後更喜歡踩車,這是後話,以後旅行就會計劃一下在當地踩車的可能性。

由於嘗試在阿姆斯特丹踩單車,所以這次旅遊並無計劃租車自駕,就在離開市區一點點但又有火車到達的地方訂了酒店。

到了阿姆斯特丹真的大開眼界,無論旅遊點、市中心、火車站都有很多單車,幾歲的孩童坐在車前或車後的也很多。在狹窄的路上,電車或汽車都能與單車共用道路,亦是這種互相尊重路權就是鼓勵使用單車的最大原動力,我這個很想踩單車而踩直線也有困難的人也就沒有膽量在陌生的城市租單車,但我已決定踩單車是我的其中一個興趣。

回香港後我買了一部初階的山地車,在天氣許可的情況下達到每月約百多公里的單車旅程,更後來去參加支持香港更支持單車活動的單車遊行,這是後話。

近郊的旅遊景點也有單車徑可以到達

市區內的酒巴前泊滿單車

荷蘭的許願橋

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


我的單車
2014.1.18 向灣仔進發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美國西部的天空

前一網誌講了七月頭去了美國西部自駕遊約10天,除了一天半天,全是陽光普照的日子,當地朋友更告訴我加洲現在正經歷有史以來其中一個最乾旱的天氣,進入內華達州、猶他州及亞利桑那州變化也不大,真的是天天天藍、萬里無雲,太陽鏡、太陽帽以至太陽油都是不可少的。

有兩天去探金門大橋,亦拍到霧中的大橋,也拍到露真身的大橋!
霧中的金門橋(南岸)

風車山的天空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Zi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Highway 261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Grand Canyon (South Rim)

Highway 1

Highway 1

金門橋(北岸)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現代及史前的旅遊規劃

剛從美國回來,完成了一個約5,000公里的自駕遊,由三藩市出發,圍繞大峽谷的南北順時針走了一圈。上一次是2004年4月,由拉斯維加斯出發順時針走了一圈,當時無論汽車用GPS以至智能手機都不是垂手可得的工具,可以算是科技普及的‘史前’了,規劃旅程主要是利用美國汽車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向其會員免費提供的地圖及旅遊書,即是以紙上規劃,預計點與點的駕駛時間,每天可以駕駛的距離,中間可選定的旅店等等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全部是紙上談兵,而萬一規劃上有誤或行程有阻濟,在路上應變能力較底,所以一般會在設計旅程的長度時較為保守,例如每天早上8、9點出發,下午6、7點就會到達酒店,如果中間景點停留的時間長了、或實際路上行程有差誤,就是晚一點點到酒店。

十年過去,除了科技發達了之外,自已在外國自駕的經驗多了,在規劃行程方面更加進取,亦因為預計有其他司機可以輪流駕駛,行程上可以規劃晚上9點、10點才到酒店。途中有任何差誤,GPS 可以提供最有用的資料可以幫助決定是否取消某一目的地或更改行程。由於里程多了,可以到的景點自然多了。這次從三藩市出發,途徑優山美地的 Mariposa Grove 去睇大樹、拉斯維加斯午飯、一天內去了 Zion National Park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Natural Bridges National MonumentNavajo National Monument大峽谷南沿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Highway 1 的太平洋風景及沿途的路邊農場商販。

科技應用在旅程上,就如日常應用一樣,有兩個特點:大大提高了旅程的效率;同一時間就是駕車司機亦辛苦了!

Mariposa Grove 見到的大樹

去拉斯維加斯途經的風車陣

St George 的摩門教教堂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Nature Bridge National Park

Mexican Hat at San Juan, UT

Navajo National Monument

太平洋

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美國公路上的休息點

最近寫了一個網誌關於在中國公路上的經驗,特別提到在路上休息的問題,由於很久沒有到美國自駕,沒有提供美國公路休息點的相片。最近去美國自駕,三名司機輪班駕駛,十天大約走了5,000公里,在景點之間有時是相距較遠,吃飯、去廁所、換司機及汽車入油都未能有詳細計劃,就是看當時情況而定。所以就以人體需求為中途停車為主要原因:太累要換司機、肚餓要吃東西,有時在沙漠與高山之間,一百公里以上才有一個休息點,自駕遊就不可太過要求定時吃飯、定時停車休息,見到路牌有休息點或餐廳就盤算一下在這裡休息還是再等下一個休息點。由於高速公路途經的村鎮不同,有可能幾公里內又有一個中途點,有可能較長距離才有另一個點,作為廣告手法之一,有些招牌會講下一個休息點是幾十公里之外,就是鼓勵大家要用這個休息點。

這次就補一補美國休息點的相片,如果不是在炎熱的沙漠中間,其實可以是很好的小睡、野餐的地方。

自駕遊的隨意性及不可預知性帶來的樂趣,同時要承受不可知的無助:下一站能提供甚麼食物?多遠才有油站?下一個油站的價錢是平還是貴?多遠才有休息點?

順便一提,在途經的小鄉小城找飯吃,包括嘗試新的餐廳,未知下一餐吃甚應,不一定找到最出名的餐廳,但有機會找到我稱之為美式茶餐廳:本地人去的,很簡單的美式早午晚餐,即叫即煮,所以要等一下,大部份顧客是互相認識的,他們亦會對我們這些遊客打招呼,很有深入民間的感覺。


有台有凳

停放私家車

停放大貨車

休息點的環境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飛機航班免費升級的密碼

飛機航班的坐位一般會分三級:頭等、商務及經濟客位,這些名稱,一方面要給付較多金錢的客人洽如其位的名稱,亦要對大多數付出較少的客人一個得體的名稱。這數十年乘搭飛機的經歷,亦見証了無論從航空公司的銷售到市場的承受,頭等、商務及經濟客位所佔航班內的比例的變化,特別是由於世界經濟的下滑,很多公司都減少在出差的開支,因而減少頭等及商務客位的銷售,而後來又在商務與經濟客位之間增加一種優於經濟的級別。我自已所經歷的十年在美資銀行工作,位至副總裁亦見証這種減省出差開支。初入美資銀行時出差的規定是,位至副總裁或以上,任何飛行都是商務客位,另一方面所有飛行4小時或以上都是商務客位。首次出差到紐約時,我和其他職級的同事都是乘坐商務客位,但在亞洲區內就是乘坐經濟客位。

後來我升級至副總裁,去馬來西亞的賓城、新架波都是商務客位。特別一提的是,飛去北京上海就不同,因為當時的航班只有頭等及經濟客位,所以也只可選擇經濟客位。後來銀行有一年經營艱難,無論任何職級,6小時以下的行程都是經濟客位,當然這種節約支出的政策只對我們這些不是為公司賺錢的部門特別有效,營業部門如果同客一齊到外地開會,就會與客戶乘坐相同等級。所以選乘商務客位也不是困難的事。後來經營環境好轉,也要讓眾多的副總裁好過一點,就回復了副總裁可以乘坐商務客位的規定。

除了真金白銀以錢買適舒的座位外,就是以飛行里數甚至在機場幸運地得到免費升級。而我就多次在旅遊雜誌上讀過博取得到免費升級的較高機會。從航空公司營商之道,最簡單的就是「益好客」,好客的定義包括纍積飛行里數、所付機票費用(同一級別座位有不同級別的收費),與航空公司營業員的關系等,有些客人是一訂位已在客人資訊說明有機會就免費升級,另一種情況就是臨時性的,在機位超額確認時發覺訂位過多,就要盡量接載所有客人。有文章講過家庭有嬰兒同行的、或衣著不太整潔的,得到免費升級的機會非常低:在其他人都是付費的情況之,嬰孩的哭聲、或不協調的衣著,都不配合商務倉的環境。

另一種升級是要付出代價的:有一次出差倫敦,小公司,所有人都是乘坐經濟客位,各人開會時間不同,我同上司是最後走的一批。在排隊等侯辦理登機手續時,航空公司職員向經濟客位的長龍宣布,因為航班訂位超額需要四個志願者,如果願意留在倫敦多一天,保証明天有商務客位回香港,另加一張長途電話卡及一百英鎊保償。我是好想幫助其他乘客可以準時回港,但上司太膽小,不知如何向老板解釋,所以沒有日行一善,如果是我自已一個人,一定會為善不甘後人!

今次一家三口從香港飛洛杉磯,各人出票時間不同,購買價錢亦不一樣,最後由於機位都幾滿要分開坐,普通人看應該是三個獨立的訂位,不知何故,當我們一起辦理登機手續時,服務員並沒有詢問我們任何事情,當我看到其中的一張登機証寫著『商務』,正在疑惑時服務員告訴我,由於本班機超標訂位,要升級我們一家三口而要分開坐,我想都可以,而我的女兒正準備抗議,因為我們是一早已做網上辦理登機手續的。我在很得體的、不露出十分雀躍的情況下通知家人被升級的情況!

這次被升級,我有兩個結論:(1)現代的客戶資料庫實有好勁,過去的旅遊紀錄就將三個人連在一起,分三個人三個訂位都共同升級,保障私隱在大數據年代實在意義不大;(2)當我在辦手續時,隔鄰的又是一家庭,正在同服務人員爭論行李沒有超重、沒有超大,又聲稱這些行李北京飛來香港時都沒有問題,為何香港的服務員要難為他們?明白的,如果升級了一些吵吵鬧鬧的客人到商務倉,其他乘客一定有意見啦!嘻嘻,我們很斯文!

寬躺的商務倉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英國窄船之旅

現在是週身不自在,有些曾經有興趣的地方好想計劃去一趟,六月尾去美國自駕遊未成行已經很想下一個計劃。

很多年前聽一位親人講過,放在腦海一角落,去年12月機緣巧合去英國倫敦數天,自已一個人乘火車去牛津行了半天,自從在香港開始踩單車後,較多興趣去郊野大自然的地方,所以在牛津逛的時候就逛了有運河的公園草地。在運河的偶遇窄船,就將早已寄存腦海一角的記憶提了出來:就是乘搭窄船在英國運河區數天遊。

英國早於羅馬人佔領時開始建造運河,主要功能為灌溉,運輸之用,而現在的主要功能是遊樂用途,甚至產生一種專適應這個運河系統運作的窄船,窄船寬度極限為7呎,長度極限為72呎,但有些地方不適合長船,所以一般是56呎或更短。而運河的橋、閘等,都盡量適應這種寬度,但可容納7呎寬的船,長度可能不能容納72呎甚至56呎的窄船。

講返之前的記憶,我有一個親人一家大細四人住在窄船近一個星期,船就沿著運河去不同的地方遊玩,我聽落都幾有趣,窄船在運河內又不會暈船浪,這與我去年七月去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船屋不同, 阿姆斯特丹的船屋是只可以住不可以行的,船屋內有廳有房,內部裝修可以很豪華,就像一間在海邊的酒店。

我就想在不太熱的時候去英國運河遊5天至一星期,我就首先從選擇地區開始,有了地區就決定了可以選擇的路線、遊覽的地方及可選擇的窄船。

由於窄船有呎吋的限期,內部設計有所局限,短的窄船一般可以在船頭有雙人床,船尾有一張日間摺起晚上才打開的雙人床,所以最方便的可以住四人,也有些長70呎的船可以住上八至十人!長的船就會在路線上有所限制。

我最有興趣的是這些窄船是無須任何船長牌、駕船經驗(其實我是有香港發出的船長牌),在窄窄的運河上行走,出錯的機會不大,能早一點到租船公司學一學就可以了,其實最困難的是操作水閘(lock),水閘就是在不同高度的水道中間將船只上升下降,可以參考這段影片。有些水閘是有專人操作,但大部份是無人操作的,即駕船者要自已操作水閘及船只,所以租用窄船是最少要有兩人合作駕船及在水閘跑上跑落的操作上門及下門。水閘的內部長度亦限制了船只的長度!

窄船一般有熱水沖涼,有供電,有很大的廚房,沿途在附近大自然走走,或乘船到一個城市上岸行都可以,在船上煮食或到附近酒巴吃個 fish and chips 或 kidney pie 都是樂事。

以下是我在2013年12月在牛津運河所見的窄船與水閘。




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

中國自駕遊所見到的文化差異

由於最近在深圳有一輛車可以在假日時使用,短程的中國自駕遊就多了。由中國公路設計到使用公路各人的習慣,都與我去過的其他地方不同。

在中國的高速公路,一般是不準許行人或單車行走的,但事實又不如是,如果大家有經驗乘搭長途巴士,有中途站巴士要離開高速公路到本地的路面停站再返回高速公路,這種情況就增加了行車時間,很多時是較少人下車的站,就選擇在高速公路停車,要落車的人就沿公路步行回家。所以這種站多數是附近有支路到本地道路、或路旁有小路可以到附近的屋村。再方便一點,在流行的下車點,會有電單車等客,幾塊錢一程,乘客可以不用山長水遠行回家!

本來在公路上有行人及單車,只要他們在路肩(即慢車線旁的空間)行走,在日間影響不太大,較為危險的是在隧道內沒有路肩,光線較暗,有單車隊就更要小心。

在香港最近有數次中國遊客闖入隧道的情況,突顯了內地這種不理規管的情況帶到香港。

收費公路網又是另一種問題,要收費就要防止逃費,要防止就是要每輛車一定要經過收費站才可進入或離開收費公路段。先講個人經驗,例如我有一次是想進入京珠高速東段(G4W)北行往廣州,但入錯路口到南行向中山方向,在收費公路內是沒有很快的掉頭方法,而是要在下一個站經收費站離開 G4W,掉頭後再進入收費站向 G4W 北行進發,這樣不單多走路,亦可能多付公路費。同一情況如果在美國的公路,只要附近有小鄉小村,都有天橋或隧道可以連接到對面的相反方向,不用經過收費站出入的較長路段。

我所經歷的英、美、日高速公路旁都會有服務點及休息區,最簡單的休息區在美國見很多:停車位是必需的了,有一大遍草地,有廁所,飲水機,做冰機、汽水機,幾張檯凳。長途車程後可以在這裡去廁所、甚至小睡;做冰機是方便放在車內的冰箱加冰用。無論是多貨櫃車或多私家車,在這些休息區還是寧靜的,是小睡的好地方。在中國我只見過服務點,即有油站,有商店有廁所,我去過的服務點人多的是、聲音多的是。中國公路的服務點真的不是久留的地方。再者,在中國的公路上,如果沒有服務點,駕車人仕在路邊小解是很普遍的事情!希望這種情況不會在香港出現。

重新駕車,短程遊廣東省,接近差異的文化,見到了新天地:最近去了肇慶的西樵山觀音寺。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伊朗:被誤解的國度

伊朗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很「危險」的國度,充滿著恐怖份子和伊斯蘭激進派,在街上滿目是穿全黑罩、只露出雙眼的女人。法國外交部網頁的旅遊警示更說明「如非必要,儘量不要到訪該國」、「被綁票風險極高」。奇怪,如果這是真的,那怎麼這裡的一些同學每年都到伊朗旅遊也沒發生過什麼事、而對上一次綁票事件更是1979年革命初期發生的。



對於伊朗的好奇,其實是源自香港博客陳婉蓉的旅行經歷。她一個人走遍中東和中亞不同國家,不只是純粹旅遊,還似乎對這個地區的政經背景有很深的了解,加上優美而令人晌往的文字,令我覺得住在與伊朗只有一個海峽之隔的阿聯酋這一年,如果不去就可能錯失一生的機會了。在十二月決定多留一個sem的時候,其中一原因就是要四月放假時到訪伊朗。當時,我希望自己能對這個國家與其波斯文化有多點了解才出發,期望自己能寫一份相關的paper為一科electives的作業(法國大學多有一科叫「個人作業」,作什麼題材的paper也可,很多時學生都會做一份不太長的research paper,但亦可以是實習報告、遊記分析等,很free的),同時為伊朗文化作資料搜集。畢竟腦中空無一物的話,面對再多的文物和歷史也是只會得到對牛彈琴之效。最後paper沒有寫過一隻字,出發前,我看過一兩套伊朗電影和看了三份一本Read Lolita in Tehran(八十年代在伊朗家中秘密開授英國文學課的教授寫的回憶錄),就算是做了那丁點兒功課。



本來打算獨自出行,但出發前一個月還是有個旅伴想同行,是這裡很要好的一個法國女生,也是從巴黎交換過來的哲學生。出發前訂了二千多元的機票,然後再搞最令人頭痛的簽證。道聽途說伊朗的旅遊簽證不一定批,我去了伊朗大使館問,領事看了我的護照五分鐘就說我不能獨立申請,要有伊朗人的邀請和擔保,或要透過伊朗旅行社代為申請才行。幾番轉折,最後居然膽粗粗沒申請簽證就去了,只暗地祈禱希望搞得成落地簽證,出發前天晚上還擔心到失眠。

寫這篇小小的遊記沒有什麼偉大的心得,只是因為在中東一年以來聽到太多朋友對於世界這個角落的認識實在太貧乏 (全賴主流媒體的功勞),因此想以中文記下一寫見聞,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general culture。

說到中東,大部份人只會想到「戰爭」「恐怖分子」「阿拉伯」和「回教」,但這些都是中東很小的一部份。更有人以為杜拜是一個國家。伊朗其實本不屬阿拉伯文化,因其前身是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 。在公元651年被阿拉伯人攻佔前的波斯其實自佔現今伊朗國境南部的一個省份,古名叫「Fars」。現在這個南部省份仍保存Fars這個名字。而伊朗的語言是波斯語,即Farsi ,又稱Persian。波斯語的字母基本跟阿拉伯字母相同,只有些許分別,但讀音卻不太相近,據說文法上的差異亦很大。因此,伊朗不屬於Arab World、亦不屬阿拉伯國家聯盟(Arab League)的原因就是其國民不是阿拉伯人,而是波斯人種。

八天的行程先到德黑蘭三天,南下到伊斯法罕三天,再回德黑蘭兩天。

我的四十公升背包內有:


1. 衣物:約三四件長及屁股的上衣,一條牛仔褲,內衣等
2a. 兩條披肩,一薄一厚,作頭巾之用。當地天氣仍涼,早上只有七到八度,下午約二十度。
2b. 安全別針和大頭針,用以別起頭巾。伊朗法例女性全都要披上頭巾,但近天風氣比以前開放許多,不少人都會露出前額頭髮,頭巾其實也只算是象徵性的配合法例。衣著顏色鮮豔、化妝等都是閒事。
3. 相機鏡頭(canon 50mm 1.8)和叉電器。(相機在手中)
4. 膠拖一對
5. 耐穿波鞋一對
6. 梳洗用品
7. 可折疊式旅行膠杯(露營超好用)
8. 現金。伊朗因為國際經濟制裁,所有外國的銀行咭均不能在國內使用,所以一定要準備足夠現金。今年伊朗超通脹近43%,現金面值500,000 及100,000rial,數錢計匯率計到我傻,以為數緊冥通銀行現鈔。
9. 日用小背包
10. 40公升旅行背包
11. 超薄運動毛巾,又輕又慳位
12. 地址簿:收到伊朗寄來的明信片應很罕有吧?嘻嘻。
13. Tablet : 看書,上網,記資料用。主要是查google map,以下載伊朗offline map,以及用星星記下了所有想到訪的名勝古蹟,即時可以邊行邊看。
14. 書一本。其實係要交讀書報告 囧
15. 護照 (攞唔纙到落地簽證就靠哂佢啦…好驚簽唔到,簽唔到就要返返黎)
16. 電子用品:電話,音樂機,叉電器,電線
17. 烏龍茶葉數包:給couchsurfer的回禮,或者跟其他旅人撘傘的借口
18. 護照相
19. 錢包